安平鄉土文化館所在位址距今已接近九十年的歷史。從宿舍、荒屋到文化館,歷經住家、空居至文化景點之進程;這一連串的蛻變,伴隨著悠遠的時光寫入文化館的記憶裡。文化館現今所見之風貌與功能,可說是這段漫長歲月的生命結晶,也是安平精神凝集的成果。

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

《老樹.微風.漫步》-日式空間(註釋)


(註五)石燈籠

  石燈籠是日式庭園中不可或缺的一員,而目前公認最早的庭園燈籠,出現在平安時代的奈良地區。

  燈籠自中國傳入日本後,發展出許多形式,有石燈籠、木燈籠、紙燈籠、及後期的金屬燈籠。其中石燈籠又可依燈座形狀,分作四角、六角及八角燈籠;日本各時代的發展也各具有特色,比如說十三世紀兼倉時代的燈籠有著男性陽剛的象徵,而十四世紀室町時代的燈籠則具女性柔和的象徵,相當有趣。



(註六)德記洋行

  英商德記洋行創建於清同治六年(西元1867年),大多從事鴉片、樟腦、砂糖等大宗貨物交易。

  進入日治時代後,日本政府收回多數商品的貿易權,眾洋行貿易量大幅縮減,加上安平港日漸淤塞,影響船隻運輸而紛紛關閉,其中,德記洋行為當時最晚結束營運者。現內部陳設了台灣各個階段的重要人物蠟像,讓遊客能更深入了解臺灣歷史發展的軌跡。

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

《老樹.微風.漫步》-日式空間(本文)

肆、〈日式空間〉


  「媽咪,我和奶奶在小木屋這裡玩,等一下再回家喔!」小女孩在電話中這麼跟媽媽說。「鄉土文化館?喔!你是說那個小木屋啊!從觀音亭後面再走過去一點,就可以看到的那一棟小木屋。」民眾這般回答遊客的提問。「有沒有看到?小木屋旁邊有貓咪在玩。」阿公邊說邊指給孫子看。

  安平鄉土文化館在附近居民口中,有個親切的暱稱-「小木屋」,這簡潔的三個字,也說明了其精巧而細緻的木造特點,充滿意境的庭園,幾座夜幕低垂時發亮的石燈籠(註五),及與流水相伴的小石池,益增添日式風味;和週遭的房舍相比,文化館之建築景觀,更顯得風格獨具。

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

《老樹.微風.漫步》-細數歲月


叁、〈細數歲月〉

  安平鄉土文化館原為西門國小(註三)之校長宿舍,興建於該校創校後大正二年與大正三年間(即西元1913年至1914年間),台灣光復後,先後改作學校職員宿舍及郵局員工宿舍。後因乏人管理而傾圮破落。

  九十二年度臺南市政府「安平港國家歷史風貌園區」(註四)計畫開展,將本宿舍列入傳統民居修復,邀請專家學者及地方人士共同參與,凝聚對文化資產的認同,完成校長宿舍整修改建之規劃,並於九十五年三月三十日完工啟用。目前館舍前門入口處,也保有鄉土文化館原貌模型,採「1/25」之比例製成,手工精細,是許多大小遊客駐足端詳之處。

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

《老樹.微風.漫步》-漫步偶遇


貳、〈漫步偶遇〉

  安平,一直以來都是遊客造訪臺南的首選景點,巷弄中充滿著歷史的氣息,空氣中挾帶著淡淡海水的鹹味,而港灣孕育而出的各式傳統小吃更是不容錯過。

  對於年輕的學生遊客而言,安平是一個瘋狂佔據相機記憶體、也佔據五臟廟有限空間的熱血之地;對於平日繁忙的上班族而言,是個能徹底放空腦袋、放鬆身心的悠閒之地;而對於年歲較長的長輩而言,則是個令人感到懷念、充滿幼時回憶的所在之地。每到假日,人們總是自然而然地想靠近安平,在安平尋找生活的樂趣、以及生命的感動。

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

《老樹.微風.漫步》-前言


〈微風漫步〉 

那是共同的回憶
微風依舊

漫步巷中的曲折
抬頭一望
那也許遺忘的曾經
微風依舊

不經意的邂逅
某日午後的回憶中

微風 依舊